七科適
基本解釋
亦作“七科謫”。 西漢 戰時征派到邊疆去服兵役的七種人。《史記·大宛列傳》:“益發戍甲卒十八萬, 酒泉 、 張掖 北,置 居延 、 休屠 以衛 酒泉 ,而發天下七科適,及載糒給貳師。” 張守節 正義引 張晏 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壻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漢書·武帝紀》:“發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 李廣利 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
成語(Idiom):七科適
發音(Pronunciation):qī kē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適應力強,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和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科適是由“七”、“科”、“適”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七”表示多種、各種,表示豐富多樣;“科”表示科目、學問;“適”表示適應。七科適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學問廣博,涉獵面廣,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和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七科適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知識面廣泛,能夠在各種情況下靈活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七科適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成語的字義可以推測,七科適可能源自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選拔官吏的制度,考察的科目有七科,包括經義、史書、典章、禮儀、算術、音樂和射御。因此,七科適可能是形容一個人在各個科目上都有扎實的知識和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七科適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很廣,真是一個七科適的人。
2. 這個學生不僅在數學上很厲害,其他科目也都很好,真是個七科適的學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七科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七個科目的書堆上,手上拿著一把適應各種環境的工具,表示這個人的知識面廣泛,能夠適應各種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知識,以及其他與學問、知識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博學多才、學富五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七科適的人,既能學好數學,又能學好語文。
2. 初中生:他是我們班的學霸,七科適,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我妹妹平時學習非常努力,她是個七科適的人,將來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七科適的人,為將來的工作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