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皮散人
基本解釋
明 遺民作家 賈應寵 (約公元1590-1676年)的別號。 應寵 字 思退 、 晉蕃 、又號 鳧西 、 澹圃 , 山東 曲阜 人。晚年移居 濟寧 。在 明 末曾任刑部郎中。告歸不久, 明 亡。著有《木皮散人鼓詞》、《澹圃恒言》、《澹圃詩草》等。 魯迅 《墳·題記》:“ 木皮道人 說得好,‘幾年家軟刀子割頭不覺死’。”按,應為 木皮散人 。
成語(Idiom):木皮散人(mù pí sàn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mù pí sàn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固定職業、沒有明確目標或沒有穩定生活來源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皮散人是由“木皮”和“散人”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木皮,指樹的外皮,是容易脫落的一層。散人,指沒有固定職業、沒有明確目標或沒有穩定生活來源的人。因此,木皮散人形象地比喻那些沒有穩定職業、沒有明確目標、生活無計劃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木皮散人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沒有明確目標、生活不規劃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奮斗目標,不努力工作,沒有追求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木皮散人的起源并無具體的故事。它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經驗創造而來的成語,用以形容那些沒有穩定職業、沒有明確目標、生活無計劃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木皮散人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個木皮散人,沒有固定工作,也沒有明確的目標。
2. 別成為一個木皮散人,要有明確的目標,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皮散人這個成語與樹木的外皮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沒有穩定工作、沒有明確目標的人就像樹木的外皮一樣容易脫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物形象相關的成語,如“庸人自擾”、“無病呻吟”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是個木皮散人,每天都沒有什么計劃,也不知道要做什么。
2. 中學生(13-18歲):我不想成為一個木皮散人,我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
3. 大學生(19-22歲):大學生活不能過得像木皮散人一樣,要有規劃,要有目標,要有追求。
4. 成年人(23歲以上):作為一個成年人,不能再當木皮散人了,要有穩定的工作,要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