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俗
成語(Idiom):問俗
發音(Pronunciation):wèn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了解民俗風情,探究世間百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問俗是指向人詢問俗世間的事情,了解民間風情,探究世間百態。它強調了解社會風尚、人情世故的重要性,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和智慧的體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善于觀察、了解社會風尚,有著豐富的閱歷和人情世故。也可以用來建議他人多了解社會風情,提醒他們不要過于單純和幼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孟子熒惑下》。孟子曾經對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問學問,不要問俗。”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追求真理,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不要沉迷于世俗的瑣事。后來,這句話演變成了成語“問俗”,用來形容了解社會風尚、探究人情世故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外地工作多年,見識廣博,真是個問俗的人。
2. 作為一名外交官,他經常出國交流,問俗不在話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問俗”拆分為“問”和“俗”,“問”表示詢問、了解,“俗”表示社會風尚、人情世故。可以通過將這兩個部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深入探究不同地區的特色習俗和傳統節日,增加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欣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問俗,經常去參加各種活動,了解不同的習俗和傳統。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多問俗,了解社會風尚,培養自己的社會素養。
3. 高中生: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要問俗,了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為未來做好準備。
4. 大學生: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問俗,拓寬自己的眼界和見識。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