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格
基本解釋
◎ 失格 shīgé
(1) [overstep the bounds; wrong]∶出圈兒;不得體
失格的話
(2) [lose face]∶丟面子
英文翻譯
1.disqualification
詳細解釋
(1).不符合規定的格式和要求。 明 劉若愚 《酌中志·黑頭爰立紀略》:“ 揚州 知府 劉鐸 ,素嗜酒,丙辰廷對日,因過醉對策失格,致失鼎甲。”
(2).猶出格。謂超出了適當的范圍、界限。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二:“我們就做做文章,題題字,來紀念紀念這個青年的節日,就作為外交上的禮儀似乎也不算失格。” 沙汀 《催糧》:“他們爭吵的原因,有的為了債帳,有的為了一句失格的話,有的單是為了發泄悶氣。”
(3).謂有失尊嚴、體面。 沉從文 《王謝子弟》:“ 七爺 為人也怪,大處不摳摳小處。在場面上做人,花錢時從不失格,但平常時節卻耐心耐氣向 茅大 算零用帳。” 周立波 《調皮角色》:“但他有個犟脾氣,認定一個男子漢,不論年齡的大小,在別人面前,特別是在婦女跟前眼淚婆娑的,是失格的事。”
成語(Idiom):失格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g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人或某物因不符合規定或標準而被認定為不合格或不合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格一詞源自日語,最初指的是在某種考試或競賽中因不符合規定而被取消資格或被判定為失敗。后來,這個詞被引入到漢語中,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種標準或規定下被認定為不合格或不合適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格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種標準或規定下沒有達到要求,或者某物不能滿足期望或要求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考試、競賽、職業、行為等方面的不合格或不合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格一詞最初源自日本,起初用于形容在某種考試或競賽中被取消資格或被認定為失敗的情況。后來,這個詞被引入到漢語中,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格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失”是動詞,意為“喪失”或“失去”,“格”是名詞,意為“規定”或“標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遲到而被判定為失格,無法參加比賽。
2. 這個產品的質量不合格,不能上市銷售。
3. 他的表現不符合公司的要求,被認定為失格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失格這個成語。可以將“失”字聯想為失敗或喪失,將“格”字聯想為規定或標準。這樣,當你看到失格這個成語時,就能夠聯想到某人或某物不符合規定或標準而被認定為不合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失格相關的成語,如“合格”、“不合格”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失格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作業而被老師判定為失格,不能參加課外活動。
2. 初中生:他在數學競賽中答錯了一道基礎題,被判定為失格,無法進入下一輪比賽。
3. 高中生:她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而被認定為失格,成績被取消。
4. 大學生:他在實習中表現不佳,被公司認定為失格員工,被解雇了。
希望這個關于“失格”詞語的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