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娘
基本解釋
亦作“ 馬頭孃 ”。 中國 神話中的蠶神。相傳是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據《通俗編·神鬼》引《原化傳拾遺》記載,古代 高辛氏 時, 蜀 中有蠶女,父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馬。其母誓言:誰將父找回,即以女兒許配。馬聞言迅即奔馳而去,旋父乘馬而歸。從此馬嘶鳴不肯飲食。父知其故,怒而殺之,曬皮于庭中。蠶女由此經過,為馬皮卷上桑樹,化而為蠶,遂奉為蠶神。《山海經·海外北經》和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四中亦載有相關傳說。 明 唐寅 《綺疏遺恨》詩之七:“雞豚已賽 馬頭娘 ,賽罷佳人赴 北邙 。” 清 鄭任鑰 《春蠶詞》:“艱難衣食在農桑,年年拜祭 馬頭孃 。” 清 王士禛 《蠶詞》:“相約明朝百陌去,背人先祭 馬頭孃 。”參見“ 馬明王 ”。
成語(Idiom):馬頭娘
發音(Pronunciation):mǎ tóu n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工作或事務上表現得十分認真、負責、盡職盡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頭娘是由“馬頭”和“娘”兩個詞組成的。馬頭意指馬的頭部,娘則是尊稱女性的一種稱呼。成語中的“馬頭娘”形象地比喻一個人在工作中像馬一樣勤奮、認真、負責,盡職盡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事務上表現出極高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可以用來表揚、贊美他人的努力和工作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馬頭娘”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的記載,但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即“馬頭”和“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公司的馬頭娘,工作始終如一,從不馬虎。
2. 這位老師是學校的馬頭娘,對學生的教育負責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認真努力工作的人頭上戴著馬的頭飾,形象生動,易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盡職盡責”、“勤勉敬業”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成為學校的馬頭娘。
2. 初中生:老師總是夸我是班級的馬頭娘,因為我每天都認真完成作業。
3. 高中生:我在學校的學習和社團活動中都是馬頭娘,從不馬虎。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的主席,我要盡職盡責,做好馬頭娘的榜樣。
5. 成年人:她在工作中一直表現出極高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是公司的馬頭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