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
基本解釋
(1).文明與野蠻。 梁啟超 《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自由與制裁》:“是故文明人最自由,野蠻人亦最自由,自由等也,而文野之別,全在其有制裁力與否。” 魯迅 《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譯者附記》:“然而文野不同, 中國 人是古文明國人,大約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實做的了。”
(2).文雅與俚俗。 毛澤東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結論二》:“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
成語(Idiom):文野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y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風氣繁榮、人才輩出的時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野是由“文”和“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指文學,文化;“野”指廣闊的田野。文野這個成語形容的是一個時代或地區文學水平高,人才輩出的繁榮時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在談論某個時代或地區文化繁榮、人才眾多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贊美某個時期或地區的文化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野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在小說中,馮夢龍描繪了一個文學興盛的時代,形容當時的文學創作非常活躍,人才輩出,文化氛圍濃厚,因此使用了“文野”一詞來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野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時代是一個文野的時代,文學創作非常活躍。
2. 這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很好,真是個文野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廣闊的田野上,到處都是文人墨客在寫作、創作,文學創作的氛圍非常濃厚,從而記住“文野”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明代文學的知識,了解當時的文學作品、文人等。
2. 可以學習其他與文學、文化繁榮相關的成語,如“文化燦爛”、“人才輩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時代真是太文野了,我想成為一名文學家。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文化氛圍非常好,真是個文野之地。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文學創作非常活躍,是一個文野的時代。
大學生:這個時代的文學水平非常高,真是個文野之地。
成人:回想起那個時代,真是個文野的年代,文學作品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