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笠
基本解釋
指蓑衣和笠帽。《詩·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臺笠緇撮。” 陳奐 傳疏:“《南山有臺》傳:‘臺,夫須。臺皮可以為衰(蓑)。’因之御雨之物即謂之臺……臺與笠明是二物。”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臺笠》:“力田冒風雨,緝籜為臺笠。”
成語(Idiom):臺笠(tái lì)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才能或品德非常高尚,超過常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笠是指人的才能或品德非常高尚,超過常人。臺,本指高大的平臺,引申為高尚、崇高。笠,古代用來遮陽的帽子,引申為頭上的東西。合在一起,形象地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超出常人,如同高大的平臺和遮陽的帽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褒義,用來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出眾,超過常人。可以用來贊揚別人的高尚品質,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謙虛地表示自己的能力或品德有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臺笠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臧旻的人,他的才能和品德非常高尚,超過了常人。有一天,臧旻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見到臧旻的才能和品德,非常贊嘆,便給了他一頂用金子做成的臺笠作為獎賞。從此以后,人們用“臺笠”來形容那些才能和品德非常高尚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臺笠”由兩個字組成,臺和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水平真是臺笠,讓人佩服不已。
2. 這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真是臺笠,對人類的貢獻不可估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臺笠”想象成一個人頭戴高大的平臺和遮陽的帽子,形象地表示人的才能或品德非常高尚,超過常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才能或品德高尚相關的成語,如“德高望重”、“才高八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臺笠,我們都很喜歡聽。
2. 初中生:他的樂器演奏水平真是臺笠,每次音樂會都讓人驚嘆。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文筆真是臺笠,他的小說深受讀者喜愛。
4. 大學生:他的領導能力真是臺笠,成功帶領團隊完成了一個重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