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延
成語(Idiom):遷延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拖延、耽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行動或事情拖延、延遲,不及時完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拖延、耽擱,不積極行動或遲遲不完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當時,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忠心耿耿,為國家出謀劃策。然而,由于其他官員的嫉妒和阻撓,他的計劃一直被拖延和耽擱。最終,他被逼得無法忍受,投江自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從此,人們用“遷延”來形容行動或事情的拖延、耽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遷”表示行動或事情的推遲,第二個字“延”表示行動或事情的延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遷延,從來不按時完成工作。
2. 這個項目因為各種原因一直遷延不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路上行走,但卻一直在拖著行李箱,遲遲不前進,就好像在拖延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遷延相關的成語,如“遲疑不決”、“拖泥帶水”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這個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總是喜歡遷延做作業,導致晚上不能早點休息。
2. 初中生:他遷延了很久才開始準備考試,結果成績不理想。
3. 高中生:她遷延了很長時間才決定報考哪所大學,耽誤了很多寶貴的時間。
4. 大學生:我發現自己在學習上有時會遷延,需要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