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追根究底
發音(Pronunciation):zhuī gēn jiū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追尋事物的根源,探求問題的本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追根究底是指追尋事物的起源或問題的根本原因,以求得真相或解決問題。它強調要徹底地研究、探究,不滿足于表面的現象或結果,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和根源去尋找答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追根究底常用于形容人對問題的探求態度,也可以用來指責某些人只看表面,不愿意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追根究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其中有一段對話是孔子與弟子顏回的對話。孔子問顏回:“回,何事也?”回答:“非夫子之言,何以言之?”孔子說:“回,追其根源。”這段對話中的“追其根源”就是追根究底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追根究底由“追根”和“究底”兩個詞組成,表示追尋事物的起源和深入探究問題的根本原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追根究底,終于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
2. 這個科學家對待科研非常認真,總是追根究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追根究底”這個成語與一個探險者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在森林中追尋植物的根源,或者在山洞中尋找寶藏的底部。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追根究底”相關的成語,如“探源窮源”、“追本溯源”等,以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追根究底,找出為什么樹葉會變色。
2. 初中生:歷史課上老師讓我們追根究底,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
3. 高中生:在科學研究中,追根究底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突破性的發現。
4. 大學生:在寫論文時,要追根究底,找到相關研究的源頭,確保自己的研究有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