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約
基本解釋
原來的約定或條約。 宋 葉隆禮 《契丹國志·并今部落》:“被代者以為元約如此,不敢爭。”
成語(Idiom):元約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y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而有信用,言出必行的約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元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元”表示根本、首要的意思,第二個字“約”表示約定、承諾的意思。元約的基本含義是指言出必行的約定,表示一個人說話有信用,言出必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元約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行,非常值得信賴的人。也可以用來指代遵守諾言、守信用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元約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個叫元約的人,他非常講信用,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和別人約定了一個時間和地點見面,但是由于一些突發情況,他無法按時趕到。然而,元約卻沒有放棄,他不顧一切地趕到了約定的地點,讓人們非常感動。從此以后,人們用“元約”來形容一個人講信用、言出必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元約”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元約的人,說話從來不打折扣。
2. 我們可以放心地和他合作,因為他是一個元約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元約”與“言而有信”相聯想來記憶。同時,可以用一些與言行一致、守信用相關的形象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行一致、守信用相關的成語,如“守信用”、“言而有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小明約好了一起去公園玩,他肯定會來的,他是一個元約的人。
2. 初中生: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一定會按時完成,因為我是一個元約的人。
3. 高中生:我和朋友們約定好了一起去旅行,我會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準時出發,因為我講信用,是一個元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