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
基本解釋
禮遇賢者。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乃所以崇德禮賢,濟 殷 弊民。”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夫旌德禮賢,化道之所先。”《資治通鑒·梁敬帝紹泰元年》:“﹝ 庾季才 ﹞對曰:‘僕聞克國禮賢,古之道也。’” 胡三省 注:“ 武王 克 商 ,釋 箕子 囚,式 商容 閭,封 比干 墓,所謂禮賢也。”
成語(Idiom):禮賢
發音(Pronunciation):lǐ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貌地對待有才德的人,尊重他們的智慧和品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賢指的是以禮貌和尊重的態度對待有才德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對人才的尊重和重視,認為應該對有才德的人表示敬意,并從他們身上學習。禮賢也包含了對人才的禮遇和支持,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賢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對有才德的人的尊重和禮貌,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在工作場所,我們可以禮貤對待有經驗和能力的同事或領導,以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敬意和欣賞。在學校中,學生可以禮賢對待有知識和才能的老師,以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智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學而篇》中有一段話:“朋友之道,禮賢下士。”這句話強調了對有才德的人的尊重和禮遇。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儒家強調了對人才的重視和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賢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禮”表示禮貌和尊重,“賢”表示有才德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應該禮賢下士,尊重那些有才德的人。
2. 領導對待下屬要禮賢有禮,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和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禮賢這個成語與“禮貌”和“賢才”聯想起來。禮貌是對待他人的一種態度,而賢才則表示有才德的人。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禮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禮賢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賢良”,“禮遇”等。這些詞語都與對人才的尊重和禮遇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禮賢,尊重那些對我們有幫助的老師和同學。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禮賢下士,尊重那些有經驗和才能的老師和領導。
3. 高中生:在學術競賽中,我們應該禮賢對待那些有才華和能力的對手,從他們身上學習和進步。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禮賢尊賢,尊重那些在學術或社會領域有突出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