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歷
基本解釋
亦作“ 司歷 ”。1.掌管歷法之官。《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歷過也,再失閏矣。”《文選·陸倕<新漏刻銘>》:“而司歷亡官,疇人廢業。” 呂延濟 注:“司歷,主歷之官。” 唐 張說 《<大衍歷>序》:“十六年八月端五,赤光照室之夜,皇雄成紀之辰,當一元之出符,獻萬壽之新歷。伏望藏之書殿,録於記言,掌之太史,頒於司歷。”
(2).掌管時歷。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序》:“於時玄鳥司歷,蒼龍御行。” 倪璠 注引 孔穎達 曰:“玄鳥,或單呼燕,或重名燕燕,異方語也。此鳥以春分來,秋分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分。” 唐 周鈐 《南郊享壽星賦》:“是宜執犧象,展鷄彝,召馮相而司歷,命祝史以陳辭。”
見“ 司歷 ”。
成語(Idiom):司歷
發音(Pronunciation):s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掌管歷法、歷書的官吏或學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歷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司”指的是掌管、管理的意思,“歷”指的是歷法、歷書。司歷的基本含義是指掌管歷法、歷書的官吏或學者。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對歷法知識精通,能夠準確掌握和運用歷法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歷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較少,一般在歷史、文化等相關領域中會用到。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歷法知識非常了解,能夠準確地推算出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歷史時期。在古代,司歷是一個重要的官職,負責制定和管理歷法,以及編纂歷書。司歷的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對歷法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因此,司歷成為了一個專門指掌管歷法、歷書的官吏或學者的稱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司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司歷之才,能夠準確地推算出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
2. 那位老師對歷法非常精通,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司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司歷”這個成語與歷法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例如將“司”字聯想為掌管、管理,將“歷”字聯想為歷法、歷書。通過這些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歷法和歷書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歷法發展歷程,以及歷法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性。還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歷法相關的成語,例如“日月如梭”、“光陰似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成為一名司歷,能夠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司歷,研究歷法的發展和演變。
3. 高中生:他的歷史知識非常豐富,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司歷。
4. 大學生:通過學習歷法,我漸漸成為了一名司歷,能夠準確地推算出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