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宅
基本解釋
(1).長住永守。《逸周書·祭公》:“天之所錫, 武王 時疆土丕,維 周 之基丕,維 后稷 之受命,是永宅之。”
(2).永久安息之所,墓地。《魏書·傅永傳》:“﹝ 傅永 ﹞遠慕 杜預 ,近好 李沖 、 王肅 ,欲葬附其墓,遂買左右地數頃,遺敕子 叔偉 曰:‘此吾之永宅也。’”
成語(Idiom):永宅
發音(Pronunciation):yǒng z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永遠的住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永宅指的是永遠的居住地,也可以理解為人們的永恒歸宿。這個成語源于《左傳·昭公十二年》:“如何而永宅?”意思是問如何才能有一個永遠的居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永宅常用于形容人們的最終歸宿,比如死后的墳墓、靈魂的歸宿等。也可以用來比喻人們的心靈歸宿,比如有人認為家就是他們的永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當時,昭公問顏回:“如何才能有一個永遠的居所?”顏回回答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是通過修身齊家治國,才能獲得一個永遠的居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認為自己的家就是永宅,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想念家鄉。
2. 靈魂的永宅是天堂還是地獄,人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永宅與“永遠的居所”相聯系,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通過想象一個美麗的家園,來聯想到永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住所、家庭、歸宿等方面的成語和俗語。比如“安居樂業”、“家徒四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的家永宅在美麗的鄉村。
2. 初中生:對我來說,學校圖書館是我永宅的地方,我可以在那里安靜地閱讀。
3. 高中生:我覺得永宅并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的地方,而是一種內心的感覺。
4. 大學生:對我來說,大學是我現在的永宅,我在這里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
5. 成人:我希望自己的永宅是一個溫馨的家,可以與家人共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