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廩
成語(Idiom):慘廩(cǎn lǐn)
發音(Pronunciation):cǎn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活極度貧困,饑寒交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慘廩由兩個詞組成,慘指悲慘、凄涼,廩指官府的糧倉。慘廩原指官府的糧倉空虛,沒有足夠的糧食供人食用,因而人們生活在極度貧困、饑寒交迫的狀況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生活極度貧困,饑寒交迫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家庭或社會的貧困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慘廩一詞來源于《莊子·秋水》:“子猶齊師,齊師奔魯。子曰:‘齊師,數也,奔魯,非齊師之罪也。魯不足以養齊師,故也。’莊子曰:‘夫子之說,豈不聞夫乎?昔者齊有慘廩之歲,數年不登斗粟。有凍餒死者,死者過半。或曰:‘齊未有大饑也,何謂慘廩?’曰:‘非饑也,夫齊師之不足以養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庭生活真是慘廩,連一頓溫飽都難以解決。
2. 在那個戰亂年代,人們過著慘廩的日子,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慘廩與貧困、饑寒交迫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形成圖像記憶,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饑荒和貧困現象,以及相關的文學作品、電影或紀錄片,深入了解慘廩的真實含義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爺爺曾經告訴我,他小時候家里曾經過慘廩的日子,所以他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初中生:歷史書上記載著中國古代有過多次的慘廩,讓人們深刻認識到貧困的可怕。
高中生:在貧困地區,很多人仍然生活在慘廩之中,我們應該關注并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