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雛
成語(Idiom):鷂雛(yào chú)
發音(Pronunciation):yào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鷹離巢后的不成熟階段,比喻事物還沒有完全成熟或人才尚未成長起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鷂,指小鷹;雛,指幼鳥。成語“鷂雛”比喻事物或人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成熟或尚未長大。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人才有一定的潛力,但還需要時間和努力來發展成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尚未成長起來,或事物尚未完全發展完畢的情況。可以用于教育、職場、藝術等各個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鷂雛”源自《史記·李斯列傳》。當時,李斯被秦始皇任命為丞相后,秦始皇曾對他說:“李斯,你年紀輕輕,就如同一只鷂鷹的幼鳥,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才能成長。”從此以后,“鷂雛”成為了形容年輕人或事物尚未成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鷂雛”是一個名詞短語,沒有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演員雖然還是個鷂雛,但他的潛力無限。
2. 這個項目還處于鷂雛階段,還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時間來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鷂雛”與幼鳥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只小鷹離開巢穴后的不成熟狀態。可以通過畫圖、編故事等方式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成長、發展相關的成語,如“蓬勃發展”、“騰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個鷂雛,但他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 初中生:雖然他在學習上還是個鷂雛,但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3. 高中生:我相信自己是一只鷂雛,只要努力,就能飛得更高。
4. 大學生:我們是大學生,不再是鷂雛,應該努力成長為社會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