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節
納節(nà jié)
發音:nà jié
基本含義:指能夠順應時令,合乎禮節,不失節制。
詳細解釋:納節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談合乎禮節,符合時令,不過分或不失節制。它強調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禮儀,尊重他人,注意節制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納節這個詞語常常用在描述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談是否合適或得體的場合,尤其在提醒他人注意禮儀和節制的時候可以使用。比如,在社交場合,如果有人的言行過分或不得體,可以用納節來提醒他們要注意自己的舉止。
故事起源:納節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禮儀之邦,周朝。周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視禮儀的時代,人們注重禮節和節制的遵守。這個成語正是由此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談合乎禮節,不過分或不失節制。
成語結構:納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納”意為順應、接受,第二個字“節”意為節制、規矩。組合在一起,表示順應時令,合乎禮節,不失節制。
例句:
1. 他的舉止得體,言談舉止納節。
2. 她的禮儀令人贊嘆,總是能夠納節地處事。
記憶技巧:記憶納節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關聯詞義:納節的“納”可以與“接受、順應”進行關聯,而“節”可以與“節制、規矩”進行關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2. 創造場景:想象一個人在一個重要的場合,他的言行舉止非常得體,合乎禮節,不過分或不失節制,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用法和意義。
延伸學習:如果你對納節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和節制相關的成語,比如“守禮”,“守分”,“守時”等等。這些成語都強調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守禮儀,尊重他人,注意節制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好,納節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會的成員,我要時刻保持納節的言行,為同學們樹立榜樣。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舉止,納節地與他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