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敗
散敗(sàn bài)
發音:sàn bài
基本含義:散失敗落,形勢不好。
詳細解釋:指原本統一有序的事物分崩離析,失去了穩定和團結。形容局勢不好,力量分散,無法形成合力。
使用場景:常用于描述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集體行動或組織的失敗,或者個人的失敗。
故事起源:散敗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中,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其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形容桃花盛開,美麗動人。而后面的“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則表示桃花開放后,蜜蜂會飛回自己的巢穴。這里的“之子于歸”原意是蜜蜂回巢,后來引申為人們回歸自己的家庭。由于人們回歸后,家庭團結,力量集中,因此形成了“散敗”的含義。
成語結構:形容詞+動詞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經濟散敗,人民生活困難。
2. 在戰爭中,敵方的軍隊逐漸散敗,最終被擊敗了。
3. 這個組織的內部紛爭導致了團隊的散敗。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詞語。可以想象一個原本整齊有序的隊伍,突然間變得雜亂無章,隊員們四散奔逃,形勢糟糕不堪。這樣的場景會更加深刻地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失敗、分散相關的成語,如“四分五裂”、“瓦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團隊沒有團結,所以最后散敗了。
初中生:他的計劃沒有組織性,導致整個項目散敗。
高中生:在戰爭中,敵軍的陣容逐漸散敗,最終被我方擊敗。
大學生:這個組織的內部紛爭導致了團隊的散敗。
成年人:由于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企業都面臨著散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