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謾天謾地
發音(Pronunciation):màn tiān màn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行為極其放肆、無所顧忌,毫無顧忌地胡說八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謾天謾地是指對上天和地面進行毫無顧忌和尊重地胡亂詆毀和嘲諷。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言行放肆,毫無顧忌地胡說八道的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謾天謾地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為極其放肆,不顧及場合和對他人的尊重。可以用在批評、諷刺或警示他人的語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謾天謾地這個成語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故事中,有一個叫李逵的人,他膽大妄為,言行放肆,不管是對上天還是對地面,都毫無顧忌地進行詆毀和嘲諷。因此,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李逵這種極端放肆的言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謾天謾地是一個由兩個相同的動詞“謾”組成的成語,用來強調言行的放肆和不顧及他人感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老師的批評謾天謾地,完全沒有尊重和禮貌。
2. 這個演講者謾天謾地地攻擊了對手,完全失去了辯論的公正性。
3. 別聽他謾天謾地的,他只是一味地胡說八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站在天上和地下,對天上和地下進行胡亂詆毀和嘲諷,非常放肆和不顧及他人感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放肆”、“胡說八道”等,了解其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謾天謾地地說了一堆不好聽的話。
2. 初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謾天謾地地攻擊了對手的觀點。
3. 高中生:他的言論謾天謾地,完全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
4. 大學生:這個演講者謾天謾地地攻擊了政府的政策,引發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