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相知恨晚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zhī hèn w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或多個人本應早早相識,但因時機不對或緣分未到,導致相識的時間晚于預期,從而感到遺憾和惋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相知恨晚形容本應早早相識的人錯過了相識的時機,導致錯過了一段本該有的深厚友誼或關系。這種遺憾和惋惜常常伴隨著對錯過的時機的無奈和懊悔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或階段,錯過了本應早早相識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錯過了與某位重要的朋友、愛人、合作伙伴或機會相識的遺憾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知恨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嬰傳》中的一句話:“相知恨晚,中道而廢。”這句話形容了韓嬰與漢武帝相識的時機晚于預期,導致韓嬰在一段時間后被廢黜。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各種錯過時機的遺憾和惋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相知恨晚是一個四字成語,由“相知”、“恨”、“晚”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本應早早相識,可惜相知恨晚。
2. 他們兩個人錯過了相識的時機,現在才相見,真是相知恨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相知恨晚”與錯過了重要的相識時機的遺憾和惋惜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自己與某個重要的人或事物錯過了相識的時機,從而引發出的遺憾和惋惜的情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相識、緣分相關的成語,如“一見鐘情”、“有緣無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新同學相知恨晚,因為他轉學走了。
2. 初中生:我在校園文化節上遇到了一個有共同愛好的同學,可惜我們相知恨晚,文化節結束后才開始交流。
3. 高中生:我一直很佩服某位學長,但直到畢業典禮前一天才和他認識,感覺相知恨晚。
4. 大學生:我在大學里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我們都是快要畢業的時候才相識,真是相知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