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士馬
基本解釋
指沒有戰事。 元 王曄 《桃花女》第一折:“俺則見四野田疇禾苗豐茂,登場后鼓腹歌謳。現如今無士馬,絶征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穹蒼,祝吾王壽元無量,八方無士馬,四海罷刀鎗。”
成語(Idiom):無士馬
發音(Pronunciation):wú shì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士兵和戰馬,形容軍隊無法組成或無法戰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士馬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戰爭時期,士兵和戰馬是組成軍隊的重要元素。如果軍隊缺乏士兵和戰馬,就無法組成強大的戰斗力量,無法進行有效的作戰。因此,無士馬成語的含義是指軍隊缺乏必要的人員和裝備,無法進行戰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軍隊或組織缺乏人員和裝備,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工作或行動缺乏必要的條件或資源,無法順利進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士馬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兵書《孫子兵法》中。在這本書中,孫子提到了組建和管理軍隊的重要原則和策略。其中一條是指出軍隊缺乏士兵和戰馬時,就無法形成強大的作戰能力。這個觀點后來被引申為成語“無士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士馬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缺乏;“士”表示士兵,指軍隊的人員;“馬”表示戰馬,指軍隊的裝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隊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缺乏訓練和裝備,真可謂無士馬。
2. 由于資金短缺,公司無法擴充人員和采購設備,陷入了無士馬的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無士馬”這個成語的結構來幫助記憶。無士馬的結構是“無”+“士”+“馬”,可以將這三個字分別與“沒有”、“士兵”和“戰馬”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圖像的聯想,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軍事戰爭相關的成語,例如“兵強馬壯”、“兵不厭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缺少了幾個同學,變得無士馬了。
2. 初中生:這個足球隊沒有足夠的隊員和訓練設備,真是無士馬。
3. 高中生:這家公司因為資金問題無法擴大規模,導致了無士馬的局面。
4. 大學生:這個項目因為人員和資源的不足,無法按時完成,變得無士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