迍剝
成語(Idiom):迍剝(zhūn bāo)
發音(Pronunciation):zhūn b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迍剝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齊物論》。其中的“迍”指行動遲緩,猶豫不決;“剝”指脫去,擺脫。迍剝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猶豫不決,不敢下決心或行動果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迍剝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缺乏果斷和決心。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行為態度,或者自嘲自己的優柔寡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齊物論》是古代哲學家莊子的作品之一,其中的迍剝一詞是用來形容人們在追求道德境界時的猶豫和遲疑。這個成語通過莊子的思想表達了一個人在做事情時猶豫不決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迍剝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迍”和“剝”都是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迍剝的性格讓他錯失了很多機會。
2. 她迍剝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迍剝的發音“zhūn bāo”與“準爆”聯想在一起。準爆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猶豫不決、遲疑不決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哲學思想,了解他對人性、生活和道德的見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迍剝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該不該告訴老師他的錯誤。
2. 初中生:我迍剝地選擇了這個學校,現在后悔了。
3. 高中生:他的迍剝態度讓他失去了很多機會,無法取得更好的成績。
4. 大學生:面對選擇,我迍剝了很久,最終決定去留學。
5. 成年人:我迍剝了很久,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