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完好無缺
發音(Pronunciation):wán hǎo wú q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完全沒有缺點或瑕疵,完整無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事物沒有任何缺陷或損壞,保持完整和完美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或能力的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楊駿傳》中,講述了晉朝時期楊駿的一段故事。楊駿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他在軍隊中表現出色,被封為驃騎將軍。有一次,楊駿的馬被敵人射中,楊駿立即下馬檢查,發現馬只是受了些輕傷,沒有大礙。他對下屬說:“馬雖被箭射中,但是沒有受傷,可以繼續戰斗。”從此以后,人們用“完好無缺”來形容事物沒有受到損壞或傷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代文物保存得完好無缺,展示了古代工藝的精湛。
2.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夠完好無缺,幸福美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完好無缺”相關的圖片或場景進行聯想,例如一張完好無缺的古代文物圖片,或者一個完好無缺的家庭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完整性和完美性相關的成語,例如“百毫不茍”、“無懈可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的作業完好無缺,沒有任何錯誤。
2. 初中生(14歲):這個足球隊的陣容完好無缺,實力非常強大。
3. 高中生(17歲):她的演講稿寫得完好無缺,邏輯清晰,表達流暢。
4. 大學生(20歲):這個項目的計劃書經過多次修改,現在已經完好無缺,可以提交給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