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吏
基本解釋
(1).守門之吏。《戰國策·楚策四》:“ 春申君 曰:‘善。’召門吏為 汗先生 著客籍,五日一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余門吏 陸暢 , 江 東人,語多差誤,輕薄者多加諸以為劇語。”《紅樓夢》第十六回:“忽有門吏報道:‘有六宮都太監 夏老爺 特來降旨。’”
(2).門下辦事的人。 唐 孫樵 《罵僮志》:“吾聞他舉進士者,有門吏諸生為之前焉,有親戚知舊為之地焉。”
成語(Idiom):門吏(mé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門房的守衛人員,也用來比喻擔任低級職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門吏”源自古代官府或豪門的門房,負責守衛門戶,檢查進出人員。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擔任低級職務的人,沒有什么實權,只負責一些瑣碎的工作。它常常用來表示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處于低層次、地位低下、權力有限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僚體制中的底層工作人員、低級職務的人,或者指那些職務地位較低、權力有限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在某些情況下處于無權無勢的境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門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府的門房。在古代,門房的守衛人員被稱為“門吏”,他們負責守衛門戶,檢查進出人員的身份。由于他們的職務低微,權力有限,因此“門吏”成為了一個形容擔任低級職務的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門吏”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門”是名詞,表示門戶;“吏”是名詞,表示官府的低級職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只是個門吏,沒有什么實權。
2. 這個部門的領導只是個門吏,決策權都在上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吏”與門房的守衛人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門吏在門口檢查進出人員的身份,然后將這個形象與擔任低級職務的人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官僚體制相關的成語,如“官官相護”、“官樣文章”等,以加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門吏是守衛門口的人。
2.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只是個門吏,負責開關教室門。
3. 高中生:政府的門吏負責檢查進出人員的身份。
4. 大學生:在這個公司里,門吏只是個低級職務,沒有什么實權。
5. 成年人:他在政府工作多年,一直只是個門吏,沒有升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