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本
基本解釋
(1).失去根本。《淮南子·泰族訓》:“失本則亂,得本則治。”
(2).猶蝕本。謂資金虧損。《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等到這 胡道 當了家,生意一年年的失本下來,漸漸的有點支不住。”
成語(Idiom):失本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失去了原則和底線,沒有節制和限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本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喪失了原則和底線,沒有節制和限制。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不講道德、不顧法律、不顧公序良俗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本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那些違法亂紀、道德敗壞的人或行為。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例如形容一個人的行為不道德、不負責任、不顧他人利益的時候,可以說他失本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失去原則和底線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田忌在與趙國的馬跑比賽時,故意選擇了一匹瘦弱的馬,而對方卻選擇了三匹強壯的馬。田忌采用了失本的策略,通過不斷地換馬,最終贏得了比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本的結構是“動詞(失)+ 名詞(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謀取私利,毫不顧忌地破壞了公司的規章制度,真是失本至極。
2. 這個政治家的行為失本,他為了個人利益不惜背叛了自己的國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失本”這個成語與“失去原則和底線”這個意思聯系起來,通過想象一個人的行為違背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道德、法律和禮儀相關的成語,例如“不知廉恥”、“唯利是圖”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失本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的一個同學偷了別人的鉛筆盒,真是失本!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為了考試作弊,不惜失本,這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沒有好處。
3. 高中生:一些學生為了追求虛榮,不擇手段,失本的行為讓人無法理解。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因為一時的利益而失本。
5. 成年人:那個貪官不僅貪污受賄,還涉嫌犯罪,他的行為真是失本至極。
希望這個關于“失本”成語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