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異
基本解釋
(1).稍微不同。《三國志·魏志·東沃沮傳》:“其言語與 句麗 大同,時時小異。”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后記》:“余之所録,大抵以 肇 為法,而小異於 肇 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黃須翁》:“按此即 唐 人所傳 虬髯公 事,而情節小異。”
(2).指細微不同處。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六:“所謂修辭學,便是在依照意思調整語言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萬萬具體的說話與文章中的千千萬萬小異抽去,將一些大同抽出來詳加研討的學問。”
(3).微有特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褚 眄睞良久,指 嘉 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 宋 陳亮 《漢宮春·巖桂花》詞:“都緣是,此君小異,費他萬種消詳。”《宋史·佞幸傳·朱勔》:“人不幸有一物小異,共指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
成語(Idiom):小異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之間的差異很小,幾乎沒有區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異是由“小”和“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小指微小,異指不同,二者合起來表示事物之間的差異很小,幾乎沒有區別。形容兩個事物或者情況之間相似度非常高,幾乎無法辨別出差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異常用于形容兩個相似的事物或者情況之間的微小差別,可以用來描述人物、物品、行為等方面。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長相相似,衣著打扮相近,或者兩個事件的結果非常相似,無法判斷出哪個更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異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一文中,原文是“君子之盡心也,有細瑕疵,小異焉。小異焉者,人之所以進也。”意思是說君子盡心盡力做事時,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瑕疵,但這些瑕疵只是微小的差異,不足以影響整體的進步。后來,小異被引申為指事物之間的差異很小,幾乎沒有區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小”和形容詞“異”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幅畫的風格非常小異,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真跡。
2. 這兩個方案的效果差不多,只有一些小異。
3. 雖然他們是雙胞胎,但長相只有小異,還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異”與“微小差異”或“難以區分”等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相似度相關的成語,如“差異不大”、“異曲同工”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兩個蘋果的顏色差不多,只有小異。
2. 初中生:雖然他們兩個人的性格有些小異,但還是能成為好朋友。
3. 高中生:這兩個歷史事件的結果非常相似,只有一些小異。
4. 大學生:盡管這兩本書的觀點有些小異,但都對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5. 成年人:這兩個政治團體的主張非常相似,只有一些小異。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