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迨
基本解釋
不及。《新唐書·李晟傳》:“常竭嘉言,以匡不迨,情所親重,義無間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妾貌雖不迨桃李,而零落過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才不迨於郎矣!”
成語(Idiom):不迨
發音(Pronunciation):bù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及,不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迨是一個表示比不上、不如的意思的成語。迨字即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水平。不迨則表示不達到、不如。通常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在某個方面不如其他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比較兩個人或事物的能力、水平、品質等方面,表達某人或某事物不如其他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迨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書中。荀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偉大哲學家,他在這本書中闡述了許多關于教育和學習的觀點。在勸學篇中,他用“不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和能力不如其他人。這個成語后來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了表達不如的意思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不為否定,迨為動詞,意為及,達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表演水平不迨他的兄弟。
2. 這間餐廳的服務態度不迨其他餐廳。
3. 這個學生的成績不迨班上其他同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不迨”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含義。將“不”聯想到否定,將“迨”聯想到達到。通過聯想這兩個音節和意義,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能力、水平相關的成語,如“不及”,“不如”,“不勝一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技不迨班上其他同學。
2. 初中生:我在英語方面不迨我的姐姐。
3. 高中生:我的籃球水平不迨校隊的隊員。
4. 大學生:我的寫作能力不迨我的導師。
5. 成年人:我的銷售業績不迨公司其他銷售人員。
希望這個關于“不迨”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