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檠
成語(Idiom):榜檠 (bǎng qíng)
發音(Pronunciation):bǎng q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榜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榜檠”源自古代官府中用來懸掛公告的橫木,因為公告中通常會包含一些規范和準則,所以人們將榜木視作引導和榜樣的象征。因此,“榜檠”成語表示通過正面榜樣的力量來引導他人,使他們能夠獲得正確的方向和行為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成語“榜檠”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能夠給他人帶來正面的引導和榜樣效應。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于一些具有引導作用的人或事物的贊揚和敬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榜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卷六十三·楊震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據說,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有德行的官員,他在官府中懸掛榜木,上面寫有規范和準則,以引導他人。后來,人們就用“榜檠”來形容他的行為,并將其引申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榜”和“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榜檠,大家都很敬佩他。
2. 這本書是我成長過程中的榜檠,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榜檠”與一個懸掛的木頭形象聯系起來,想象這個木頭上寫有引導和榜樣的文字,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關于“榜檠”成語的使用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的榜檠,她總是幫助我們成長。
2. 初中生:體育明星是我榜檠,我希望能夠像他們一樣努力訓練。
3. 高中生:這本書是我學習的榜檠,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4. 大學生:我的父母是我人生的榜檠,他們一直在支持和鼓勵我。
5. 成年人: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榜檠,來引導年輕一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