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意
基本解釋
(1).表達意思。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后。”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四曰:盡而不污,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 齊侯 獻捷之類是也。”
(2).表示心意。《西游記》第九九回:“ 三藏 俱不敢辭,略略見意。”
成語(Idiom):見意(jià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向別人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意是由“見”和“意”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向別人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它強調了個人主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體現了人們在交流中的開放和互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意常常用于正式的商務或工作場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當你希望向他人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注重禮儀和尊重他人的意見。因此,當一個人有意見或建議時,他會主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看法,以示尊重和互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見意”的結構是“動詞 + 名詞”,其中,“見”是動詞,表示看見、遇見的意思,“意”是名詞,表示意見、建議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見意,希望能夠得到你的反饋。
2. 請向我們提供您對這個計劃的見意和建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見”和“意”兩個字分開記憶,理解為“看到(見)自己的意見(意)”。
2. 將這個成語與實際生活中提出自己意見的場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交流和表達意見相關的成語,如“開誠布公”、“言簡意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有一個見意,我們可以在課間時間多進行體育鍛煉。
2. 初中生:我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見意,我們可以通過組織討論會來解決。
3. 高中生:我見意我們應該加強環保意識,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4. 大學生:我認為大家應該多關注社會問題,見意可以參與志愿者活動。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成語“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