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色
基本解釋
(1).猶言斑白。《太平御覽》卷四三二引 漢 蔡邕 《書》:“早喪二親,年踰三十,鬢髮二色。”《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二色,謂斑白也。”
(2).指喜、慍之色。《后漢書·鄧禹傳論》:“榮悴交而下無二色,進退用而上無猜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士人·周解元淳樸》:“賦性樸茂,幼無二色。”
(3).猶兩種,兩樣。《宋史·樂志一》:“次令登歌,鐘、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
(4).舊時指置妾或有外遇。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勛戚·懼內》:“ 吳中 申 、 王 二相公,亦與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寗采臣 ﹞每對人言:‘生平無二色。’”
英文翻譯
1.dichromatism
成語(Idiom):二色
發音(Pronunciation):èr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顏色變化,也可用來比喻人的心情或態度的變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色是由“二”和“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二”表示兩個,表示數量的多少;“色”表示顏色。二色指事物的顏色變化,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或態度的變化。這個成語是通過對比兩種不同的顏色來表達事物或人的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二色來形容事物的顏色變化,比如花朵的顏色從鮮艷變為枯萎,我們可以說花朵二色了;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或態度的變化,比如一個人的臉色從紅潤變為蒼白,我們可以說他的臉色二色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二色的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人們觀察事物顏色變化的常識有關。人們發現事物的顏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可以用“二色”來形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花朵二色,昔日的鮮艷已經褪去。
2. 他的臉色二色,看起來很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花朵從鮮艷的顏色變為枯萎的顏色,或者想象一個人的臉色從紅潤變為蒼白的顏色,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顏色有關的成語,比如“五彩繽紛”、“黑白分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畫了一幅畫,用了很多顏色,讓畫面變得二色。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臉色二色,看起來像是生病了。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二色的,有正面的解釋,也有負面的解釋。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城市的發展經歷了二色的變化,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