冱涸
成語(Idiom):冱涸
發音(Pronunciation):hù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河流或水源枯竭干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冱指冰凍,涸指干涸。冱涸意味著河流或水源因為寒冷或干旱而完全枯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水源的消失或資源的枯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冱涸一詞常常用來形容資源的枯竭、能力的不足或者情感的干涸。可以用于描述河流、湖泊、水井等水源干涸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精力、創造力等因為某種原因而消失或消磨殆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冱涸”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二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的水源因為干旱而枯竭,人們不得不遷往其他地方尋找水源。這個故事成為了“冱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的水源已經冱涸,居民們面臨著嚴重的用水危機。
2. 在長時間的工作壓力下,他感到自己的創造力開始冱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冱涸”與冰凍和干涸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河流或水源被冰凍和干旱所侵襲,最終完全消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干涸”、“枯竭”等,來進一步擴展對于資源枯竭、能力不足等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河流冱涸后,我們找不到水來灌溉莊稼了。
2. 初中生(13-15歲):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學習,他的創造力開始冱涸。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地區的水資源冱涸,已經無法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4. 大學生及以上:沿著這條河流的兩岸,可以看到干涸冱涸的景象,讓人感到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