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
素書(sù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sù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內容或者內容很少的書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素書是指沒有內容或者內容很少的書籍。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書籍的質量低劣,或者內容淺薄。它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知識淺薄或者才學不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素書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書籍的質量不高或者內容很淺薄。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淺薄或者才華不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素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買了一本書,但是發現書里面幾乎沒有內容,只有幾頁空白紙。他非常生氣,覺得這本書就是一本素書,沒有任何價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素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素”和名詞“書”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真是一本素書,連幾頁內容都沒有。
2. 他的知識真是一片素書,淺薄得讓人無法接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素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書,但是里面的內容全部是空白的,就像素食一樣沒有任何營養,所以這本書就是一本素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書籍和知識相關的成語,如“濫竽充數”、“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真是一本素書,里面只有幾個簡單的字。
2. 初中生:這本科普書太差了,簡直就是一本素書,沒有任何有用的信息。
3. 高中生:他的文學修養太差了,連這本名著都沒有讀過,真是一片素書。
4. 大學生:這本論文寫得太淺薄了,完全是一本素書,沒有任何深度和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