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成語(Idiom):明察秋毫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chá qiū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銳,能夠看清微小的細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察秋毫是由“明察”和“秋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明察意為明晰洞察,秋毫指眼睛上極細小的毛發。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洞察力極其敏銳,能夠察覺到微小的細節,不會錯過任何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或形容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銳,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和細微之處。也可用于批評某些人,表示他們缺乏洞察力,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明代。相傳,明代宰相徐階有一次與明成祖朱棣談論國家大事,徐階一眼就看出朱棣有意篡位,并且通過細微的細節察覺到朱棣的真實想法。朱棣對徐階的明察秋毫非常佩服,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洞察力真是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2. 這位老師對學生的情況非常了解,明察秋毫地發現了他們的問題所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察秋毫”與“眼睛”聯系起來,想象眼睛非常銳利,能夠看清秋毫上的細微紋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洞察力相關的成語,如“目光如炬”、“洞若觀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的明察秋毫,讓我們在考試中少犯錯誤。
初中生:他的明察秋毫,讓他在競賽中一舉奪冠。
高中生:只有明察秋毫的人才能在復雜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大學生: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具備明察秋毫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