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辭
成語(Idiom):膚辭(fū cí)
發音(Pronunciation):fū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辨別是非、有正義感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膚辭一詞源自《論語·陽貨》:“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蹦w辭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言行和外貌可以看出他的品德和性格。一個有膚辭的人,是指一個能夠辨別是非,有正義感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膚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有正直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標準??梢杂脕碣澝酪粋€人的品德,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言行不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陽貨》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孔子曾經教導弟子陽貨,一個人應該有正直的品德,不為個人利益而違背道義。這個故事被后人發展成了成語膚辭,用來形容有正義感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膚”和動詞“辭”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有膚辭的人,從來不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
2. 這個政府官員沒有膚辭,只顧自己的私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膚辭比喻成一個人的皮膚,通過皮膚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外貌。同樣,通過一個人的言行,我們也能夠看到他的品德和性格。所以,膚辭可以理解為“言行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品德和道德有關的成語,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知恩圖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有膚辭的人,從來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膚辭,不要抄襲他人的作業。
3. 高中生:一個有膚辭的人會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有膚辭,不要參與任何違法違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