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羅缽底
成語(Idiom):墮羅缽底 (duò luó bō dǐ)
發音(Pronunciation):duò luó bō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品行惡劣,品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墮羅缽底源自佛教中的一種刑罰,被罪人穿上鐵羅缽,從高處拋下,摔得粉身碎骨。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比喻人品惡劣,道德敗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極差,道德敗壞,行為惡劣,是一個貶義詞語。通常用于貶低他人的品德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墮羅缽底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南朝宋時期的一位武將有關。這位武將名叫楊素,他是劉宋時期的宰相,但他貪婪腐敗,欺壓百姓,行為惡劣。最后,他被人們所唾棄,傳說中他死后墮入地獄受到了懲罰,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墮羅缽底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墮羅缽底,連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都沒有。
2. 這位政府官員貪污受賄,墮羅缽底,最后被繩之以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墮羅缽底與壞人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被罪人穿上鐵羅缽,從高處摔下的場景,以此來聯想到品行惡劣,品德敗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刑罰和佛教文化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很壞,墮羅缽底。
2. 初中生:這個學生欺負同學,品行墮羅缽底。
3. 高中生:這個公司老板貪污受賄,道德墮羅缽底。
4. 大學生:這個政府官員涉嫌犯罪,道德墮羅缽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