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問
基本解釋
(1).古代諸侯國之間派遣高級官員通問修好。《儀禮·聘禮》 賈公彥 題解:“ 鄭 《目録》云:大問曰聘,諸侯相於久無事,使卿相問之。禮,小聘使大夫。”
(2).謂帝王的垂詢。《后漢書·楊賜傳》:“吾以微薄之學,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無以報國。猥當大問,死而后已。”
成語(Idiom):大問(dà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dà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膽提出問題、追問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問是由“大”和“問”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大表示程度之深、廣,問表示詢問、追問。大問的基本含義是指大膽提出問題、追問,不畏困難、追求真理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問常用于形容人勇于追問、探求真理的品質,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積極思考、勇于質疑。可用于討論課、辯論賽、科學研究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莊子在對話中運用大問的方式,追問宣王的政治理念和行為準則。這個故事成為了大問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課堂上常常大問老師,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2. 這個學生大問了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讓老師們都很驚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大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山之巔,大聲提問,聲音回蕩在山谷中,表示大膽追問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思考、探求相關的成語,如大智若愚、博學多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大問老師關于動物的問題。
2. 初中生:他在班級討論中大問了一個關于社會問題的疑問。
3. 高中生:我覺得大問是提高思維能力的一種方式。
4. 大學生:大問是培養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