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示
成語(Idiom):批示
發音(Pronunciation):pī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事物進行指示、指導或審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批示是指上級對下級工作進行指示、指導或審查的行為。通常是通過書面形式,以批注、簽署等方式進行。批示可以是對工作計劃、文件報告、會議紀要等的批示,也可以是對下級的指導和審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批示通常出現在組織、機構、學校等各種工作場合。上級對下級的工作進行批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并且有利于組織的協調與管理。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示,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學習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批示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三年》中,原指君主對臣下的指示。后來逐漸演化為對下級工作的指導和審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批示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批”和“示”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批示了我們的工作計劃,要求我們按時完成。
2. 老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示,指出了錯誤并給予了改進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批示”聯想為領導對下級工作進行批注和指示的行為,可以通過將“批”字和“示”字進行連想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領導、指示、審查等相關的成語,如“指導”、“批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批示了我的作文,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建議。
2. 初中生:班主任對我們的學習計劃進行了批示,要求我們每天都要完成任務。
3. 高中生:校長批示了我們的文藝晚會策劃方案,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4. 大學生:導師對我的畢業論文進行了批示,幫助我改進并提高了論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