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mǎ shǒu shì zhān ㄇㄚˇ ㄕㄡˇ ㄕㄧˋ ㄓㄢ馬首是瞻(馬首是瞻)
◎ 馬首是瞻 mǎshǒushìzhān
[take the head of the general's horse as guide] 戰爭中士兵看主將馬頭或進或退,喻指跟隨別人行動,以別人的楷模為榜樣
詞語解釋
mǎ shǒu shì zhān ㄇㄚˇ ㄕㄡˇ ㄕㄧˋ ㄓㄢ馬首是瞻(馬首是瞻)
古代作戰時,士兵看主將的馬頭決定進退,比喻服從指揮或樂于追隨別人行動。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 荀偃 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杜預 注:“言進退從己。”《北史·拓跋深傳》:“今者相與,還次 云中 ,馬首是瞻,未便西邁。”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 江 南的士大夫是 中國 讀書人的領袖,天下的讀書人都唯他們的馬首是瞻。”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馬首是瞻
成語(Idiom):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發音(Pronunciation):mǎ shǒu shì zh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非常謹慎小心,行動時注意周圍的一切動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馬的頭顱一直向前,目光卻向后”。比喻人在行動時,始終保持警惕,時刻注意周圍的一切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謹慎小心,行動時注意周圍的一切動靜。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非常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馬虎。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時刻保持警惕,不掉以輕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當時,項羽在與劉邦爭霸的戰爭中,受到了劉邦的圍追堵截,情況非常危急。項羽為了保護自己,每次行軍時都讓部下將馬車頭顱朝向敵方方向,自己卻坐在馬車里面,時刻觀察敵軍的動向。這樣的行為讓劉邦的軍隊無法輕易攻擊到項羽,最終保住了項羽的性命。后來,人們就用“馬首是瞻”來形容一個人行動時非常小心謹慎,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形容詞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馬首是瞻,從不敢有絲毫馬虎。
2.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保持警惕,時刻馬首是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首是瞻”與保護自己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想象自己是一匹馬,行動時時刻保持警惕,目光向后,保護自己免受危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謹慎小心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過馬路時,我們應該馬首是瞻,不可以玩手機。
2. 初中生:考試前,我們要馬首是瞻,認真復習,不可以掉以輕心。
3. 高中生:準備參加比賽時,我們要馬首是瞻,時刻注意對手的動向,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