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衷
成語(Idiom):得衷(dé zhōng)
發音(Pronunciation):dé zh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言辭中得到真實的意圖或實際的用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得衷是一個由“得”和“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得”表示獲得、得到的意思,“衷”指心中的真實意圖。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在言辭中獲得真實的意圖或實際的用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說話或行動時能夠表達真實的意圖,沒有隱瞞或掩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和一只獵人的對話。獵人問那人:“你的狗好嗎?”那人回答:“好。”獵人又問:“你的刀好嗎?”那人回答:“好。”獵人再問:“你的馬好嗎?”那人回答:“好。”獵人感覺到那人在隱瞞什么,于是問:“你是不是故意不告訴我你的馬好不好?”那人回答:“我只是不想你誤會我夸大了我的馬。”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得衷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得衷,不會在言辭中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2. 這篇文章寫得很得衷,沒有任何虛假的成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得衷”理解為“得到真實的心意”,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言辭、真實意圖相關的成語,如“言不由衷”、“掩耳盜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誠實守信,所以我們要在作業上寫得衷。
2. 初中生:在班會上,同學們要說得衷,不要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
3. 高中生:寫論文時,要用真實的數據和客觀的觀點來表達,要寫得衷。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要真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不要虛偽得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