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綾
基本解釋
彩綾。《新唐書·地理志二》:“ 河南府 河南郡 本 洛州 , 開元 元年為府。土貢:文綾、繒、縠……”《花月痕》第三回:“原來三間小屋,將東首一間隔作臥室,外面兩間,遍裱著文綾。”
成語(Idiom):文綾(wén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詩詞的風格和品味非常高雅、精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綾是由“文”和“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文”意為文章、詩詞,也指有才華的文人;“綾”是一種高品質的絲織品,具有細膩、光滑的特點。文綾這個成語形容文章或詩詞的風格和品味非常高雅、精致,意味著作者的才華非常出眾,文字表達的優美程度達到了極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綾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贊美文章、詩詞或文人的才華和品味。可以用于描述高雅的文學作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文采和修養。在討論文學藝術、評價文人才華的時候,可以使用文綾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綾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中一句詩寫到:“文綾被蛩破,風雨何時已?”這里的“文綾被蛩破”意為高雅的詩詞被蛩蟲所破壞,表達了作者對于文學品味的痛心。后來,這句詩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文章或詩詞的高雅和精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綾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詩歌寫得非常文綾,讀起來讓人陶醉。
2. 這篇文章的文綾非常出色,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的高雅情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文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塊精美的絲織品,細膩光滑的質感代表高雅精致的文筆和品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文采風流、文質彬彬等,來豐富對于文學修養的認識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讀那些文綾的童話故事,它們讓我感到很愉快。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稱贊我的作文寫得文綾,這讓我非常開心。
3. 高中生(16-18歲):這本小說的文綾非常出色,作者的情感表達令人動容。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這位詩人的作品充滿了文綾,讀來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