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fēi chú wǎn sù ㄈㄟ ㄔㄨˊ ㄨㄢˇ ㄙㄨˋ飛芻挽粟(飛芻輓粟)
同“ 飛芻輓粟 ”。 《陳書·宣帝紀》:“飛芻挽粟,征賦頗煩,暑雨祁寒,寧忘咨怨。”
謂迅速運送糧草。《漢書·主父偃傳》:“又使天下飛芻輓粟。” 顏師古 注:“運載芻槀,令其疾至,故曰飛芻也。輓謂引車船也。” 唐 陸贄 《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罷 關 右賦車籍馬之擾,減 山 東飛芻輓粟之勞。” 清 顧炎武 《答徐甥公肅書》:“而雞肋蠶叢,尚煩戎略;飛芻輓粟,豈顧民生。”亦省作“ 飛芻 ”、“ 飛輓 ”。 唐 劉禹錫 《賀復吳少誠官爵表》:“念餽餉飛輓之勤,閔戰爭暴露之苦。” 宋 梅堯臣 《送河東轉運劉察院》詩:“塞郡屯師久,飛芻始得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起義清方檔案》:“而軍需疲于飛輓,人民斃于鋒鏑,我國家之元氣固已大損矣。”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飛芻挽粟
成語(Idiom):飛芻挽粟 (fēi chú wǎn sù)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chú wǎn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才能超群,能力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芻挽粟意為飛快地割草和拾取谷粒,比喻能力超群,出類拔萃。這個成語主要形容人的才能出眾,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工作,表現出非凡的能力和效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方面表現出色,能夠迅速完成任務,展現出卓越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位農夫,他的馬病了,無法耕地。他就用石頭替代馬,繼續耕地。不久后,他的馬痊愈了,可以繼續耕地。但是他卻發現,用石頭耕地的效率遠遠超過了用馬耕地的效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能夠在困難的情況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現出非凡的能力和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芻挽粟的結構為“飛芻”和“挽粟”,其中“飛芻”是形容割草的動詞短語,意為快速地割草;“挽粟”是形容拾取谷粒的動詞短語,意為快速地拾取谷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效率真高,簡直飛芻挽粟。
2. 這位學生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一直飛芻挽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飛”和“芻”、以及“挽”和“粟”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飛”和“芻”可以聯想到快速割草的場景,而“挽”和“粟”可以聯想到快速拾取谷粒的場景,從而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行云流水”、“出類拔萃”等,以擴大對于形容能力出眾的表達方式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術真好,簡直飛芻挽粟。
2. 初中生:這位同學的數學成績一直飛芻挽粟。
3. 高中生:他在科學競賽中的表現非常出色,簡直飛芻挽粟。
4. 大學生:這位同學的演講能力真的很強,簡直飛芻挽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