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曲
基本解釋
亦作“ 方麯 ”。 1.竹織方扇。多用以障面。《北史·楊愔傳》:“后有選人 魯漫漢 ,自言猥賤,獨不見識。 愔 曰:‘卿前在 元子思 坊騎禿尾草驢,經(jīng)見我不下,以方麴鄣面,我何不識卿?’ 漫漢 驚服。” 明 楊慎 《丹鉛總錄·物用·方麯》:“《北史·楊愔傳》‘以方麯障面’,讀者不解‘方麯’為何語。按《説文》作筁,蠶薄也……《方言》‘薄謂之曲’,此云‘方麯障面’,蓋竹織方扇也。”一說方曲形如餅而四棱,以木為之,亦團(tuán)扇之類。見 清 褚人穫 《堅瓠秘集·扇》。
(2).曲霉的一種。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笨麴并酒》:“作白醪酒法:用方麴五斤,細(xì)剉,以流水三斗五升,漬之再宿。”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笨麴并酒》:“冬米明酒法……用方麴十五斤酘之。米三斗,水四斗,合和釀之也。”
成語(Idiom):方曲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āng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或文章直截了當(dāng),沒有曲折或隱晦。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曲是由“方”和“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方”指直、正、直截了當(dāng),“曲”指曲折、隱晦。方曲形容言辭或文章直截了當(dāng),沒有曲折或隱晦,表達(dá)直接,不拐彎抹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曲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辭或文章,表示直截了當(dāng),不拐彎抹角。可以用來夸贊一個人的表達(dá)方式直接而不含糊,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表達(dá)方式太過直接而缺乏圓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方曲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這個成語的意義和成語結(jié)構(gòu)本身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故事或傳說與之相關(guān)。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曲的結(jié)構(gòu)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方”和“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總是方曲直接,沒有任何拐彎抹角。
2. 她的文章寫得方曲,不拖泥帶水,很容易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方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走在一條筆直的道路上,沒有任何轉(zhuǎn)彎或曲折,這個人的表達(dá)方式也是直截了當(dāng)?shù)模瑳]有任何隱晦。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直截了當(dāng)”、“一針見血”等,以擴(kuò)大詞語的運用范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方曲,我們很容易理解。
2. 初中生:他的回答很方曲,沒有任何拐彎抹角。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很方曲,沒有任何冗長的描寫。
4. 大學(xué)生:他的演講很方曲,直接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