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攤
基本解釋
◎ 分攤 fēntān
[share] 分擔;攤派
分攤費用
英文翻譯
1.share; divide pro rata
詳細解釋
(1).分派;攤派。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九:“高牙開怨府,積貨重姦權。分攤算戶口,滲漉盡微涓。”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四:“伏乞憲臺據情入告,借發帑金四十萬兩,遣官濬修。工竣后,按畝分攤,代徵歸款。” 溥杰 《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由于期限緊迫而且非到期交貨不可,所以裁縫鋪不但必須晝夜趕制,還得向外分攤任務才能勉強完成。”
(2).猶分享,分得。 鄭逸梅 《書報話舊·天主教學校的教科書與鄒翰飛之死》:“于是決計自行編著,規定凡天主教系統的各中學統一采用,賣書的利潤大家分攤。” 茹志鵑 《百合花》:“孩子們急切的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
成語(Idiom):分攤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t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均分配或分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攤是一個動詞,指將某項費用或責任平均分配給多個人或多個部分。它表示在分攤過程中,每個人或每個部分都要承擔相同的份額或比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攤常用于描述在團隊合作、資源分配、費用分擔等情況下的平均分配。例如,在一個團隊項目中,成員們可以分攤工作任務,確保每個人都承擔相同的工作量。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可以分攤家務,共同分擔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暫無相關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將這筆費用分攤給每個人。
2. 請大家共同分攤這個項目的工作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攤"拆分為"分"和"攤"兩個部分進行記憶。"分"表示分配,"攤"表示平均分擔。可以想象將一份東西平均分給多個人,每個人都要承擔相同的份額,從而記憶該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分攤相關的成語,如"均攤"、"分配"等,以擴展對分攤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可以把這個任務分攤給每個小組的成員。
2. 初中生(13-15歲):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學會分攤工作量。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公平,我們決定將這筆費用分攤給每個參與者。
4. 大學生(19-22歲):在合作項目中,我們需要分攤責任,確保每個人都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