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
基本解釋
(1).放牛娃。 晉 葛洪 《神仙傳·蘇仙公》:“先生家貧,常自牧牛,與里中小兒更日為牛郎。”
(2).牽牛星的別稱。亦指牛郎織女故事中的神話人物。 唐 胡曾 《黃河》詩:“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待靈槎送上天。” 明 周履靖 《錦箋記·婆奸》:“銀河遠隔無蹊徑,牛郎好孤零。” 毛澤東 《送瘟神》詩之一:“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3).喻佳偶的男方。 清 陳維崧 《齊世家·為閻牛叟賦》詞:“記得詩人佳號否?牛叟,果然織女配牛郎。”參見“ 牛郎織女 ”。
英文翻譯
1.a cowboy; the cowherd in the legend “the Cowherd and the Girl Weaver”
成語(Idiom):牛郎 (niú láng)
發音(Pronunciation):niú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男子,尤指年輕的男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牛郎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個故事,講述了牛郎和織女相愛卻被天帝阻礙的故事。因此,牛郎這個詞語在成語中常用來指代男子,尤其是年輕的男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牛郎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男性的特點或身份,適用于各種情境。例如,在描述年輕男子時可以使用“牛郎”這個成語,或者在描述男性的某些特質時也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牛郎和織女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兩個人物,他們相愛卻被天帝阻礙。據傳,牛郎是一個貧窮的農夫,他擁有一頭能夠變成人形的牛。織女是天帝的七仙女之一,她因違反天規而被流放到人間。當兩人相遇并相愛后,天帝得知了這個消息并將織女帶回天上。牛郎傷心欲絕,牽著他的牛跳上天梯,卻被天帝發現并劃開了天河,將兩人分隔開來。每年的七月七日,也就是中國的七夕節,牛郎和織女有一次相會的機會,這一天也被稱為“牛郎織女”的節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牛”表示牛郎這個男子的特征,而“郎”表示男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年輕有為的牛郎,很快就在公司里得到了晉升。
2. 這個小伙子長得英俊帥氣,真是個牛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牛郎想象成一個年輕、英俊的男子,他有一頭特別聰明的牛。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牛郎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以及中國七夕節的起源和傳統習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牛郎織女的故事。
2. 初中生:他是個年輕有為的牛郎,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3. 高中生:那個校園歌手真是個牛郎,唱得太好了。
4. 大學生:他是個牛郎,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和工作。
5. 成年人:他是個牛郎,工作能力很強,很受老板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