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響
基本解釋
古磬類打擊樂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長方鐵片組成,分兩排懸于架上。用小鐵槌擊奏,聲音清濁不等。創始于 南朝 梁 ,為 隋 唐 燕樂中常用樂器。 唐 牛殳 《方響歌》:“樂中何樂偏堪賞,無過夜深聽方響。”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下:“比上膳,以行在草草無樂,鸚鵡大呼:‘ 卜尚樂 起方響!’久之曰:‘ 卜娘子 不敬萬歲。’蓋 道君 時掌樂宮人以方響引樂者,故猶以舊例相呼。 高廟 為之罷膳泣下。”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歸訊》:“引清謳,擊方響。”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方響》、《文獻通考·樂七》。
成語(Idiom):方響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x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清脆響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響是指聲音清脆響亮,沒有雜音。這個成語形容聲音如同敲打瓷器一樣清脆悅耳,沒有任何的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響常用于形容鐘鼓、樂器等發出的聲音清脆響亮,也可以用來形容說話聲音悅耳動聽,沒有絲毫的瑕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形容鐘鼓聲音的好壞。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擴展到形容聲音的清脆響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響是一個形容詞的短語,由“方”和“響”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把古箏的聲音方響悅耳,真是一件好樂器。
2. 她的聲音方響,聽起來真是動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方形的鐘鼓,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就可以記住“方響”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聲如洪鐘”、“聲名鵲起”等,來擴大對形容聲音的豐富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彈奏的鋼琴聲方響,老師都夸我彈得好。
2. 初中生:他的嗓音方響,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主力。
3. 高中生:這支樂隊的演奏很有特色,吉他的聲音方響,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
4. 大學生:這個演講者的聲音方響,每個人都能聽到清清楚楚。
5. 成年人:這家餐廳的鍋巴聲方響,炒菜的技術真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