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形
成語(Idiom):服形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ú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態(tài)莊重,舉止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非常有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和舉止得體,有教養(yǎng)的情況。可以用來夸獎他人的修養(yǎng)和品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大宗師》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一位官員為了考察其子的修養(yǎng)和品行,特意命令他穿上一件非常長的衣服,然后出門行走。這樣一來,他的兒子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走路,以免絆倒自己。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儀表和舉止能夠反映出他的修養(yǎng)和品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身正氣,舉止得體,真是個服形的人。
2. 這位老師平時言談舉止都很得體,真是一個服形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服形”與“儀表得體”、“舉止端莊”等詞語進行聯(lián)想,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儀表和舉止相關的成語,如“儀表堂堂”、“舉止失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你的儀表真漂亮,你真是一個服形的老師。
2. 初中生:他的舉止端莊大方,是我們班里的服形代表。
3. 高中生:這位演講者的儀表得體,舉止優(yōu)雅,真是一個服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