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
成語(Idiom):裝甲
發音(Pronunciation):zhuāng ji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使用的裝甲車輛,比喻堅固的防御或保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裝甲是指用鐵板或鋼板加固的軍事車輛,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在戰爭中,裝甲車輛常常被用于保護士兵免受敵方的攻擊。成語“裝甲”比喻某種堅固的防御或保護措施,可以抵御外部的攻擊或侵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種堅固的防御措施或保護手段,表達對某物或某人的保護或防御能力的贊美或稱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裝甲”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在攻打楚國首都郢城時,楚王劉邦派出裝甲車輛作為城墻的防御。項羽見此,立即命令士兵用火攻來攻擊裝甲車輛,最終成功攻破了城墻,占領了郢城。后來,人們就用“裝甲”來形容某種堅固的防御措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裝甲堅固,不受外界的影響。
2. 這個國家的軍事裝備裝甲堅不可摧,幾乎無法被攻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裝甲”與堅固的防御措施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裝甲車輛堅固地保護著士兵,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裝甲車輛在軍事中的作用和發展。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保護、防御相關的成語,如“鐵壁銅墻”、“固若金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人就像一座裝甲,保護著我。
2. 初中生:這個城市的防洪設施就像一道裝甲,保護著我們免受洪水的侵害。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有堅固的裝甲,不被挫折擊倒。
4. 大學生:良好的法律體系是保護人民權益的裝甲,確保社會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