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家無二主
發音(Pronunciation):jiā wú èr z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家庭中沒有兩個主人,表示家庭只能有一個主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左傳·莊公十一年》,原文為“家無二主,國無二君”。意思是家庭不能有兩個主人,國家也不能有兩個君主。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家庭只能有一個主人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家庭中權力分配不明確,爭權奪利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勸告人們在家庭中要保持和諧,避免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魯國。當時魯國國君莊公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爭奪王位,最終導致國家分裂。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家庭和國家都需要一個統一的領導者來維持穩定。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家無二主的結構是“家無二主”。其中,“家”表示家庭,“無”表示沒有,“二”表示兩個,“主”表示主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家庭和睦,沒有家無二主的問題。
2. 家庭中出現家無二主的情況,會導致家庭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家無二主”中的“無”字與“二”字相連,形成一個“無”字的形狀,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家庭和權力相關的成語,如“一家人”、“爭權奪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家庭和睦,沒有家無二主的問題。
2. 初中生:家庭中出現家無二主的情況,會導致家庭不穩定。
3. 高中生:權力的爭奪導致了家庭的分裂,這是家無二主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