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年
基本解釋
謂五十歲。《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言其學《易》年也。加我數年,方至五十,謂四十七時也。”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八:“﹝ 陸希聲 嘗著《易傳》十卷﹞且云:今年四十有七,已及圣人之年,於是作《易傳》以授門人 崔徹 、 王贊 之徒,復自為注。”
成語(Idiom):圣人之年 (shèng rén zhī nián)
發音(Pronunciation):shèng rén zhī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圣人出生或逝世的那一年,也用來形容非常重要的一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人之年是指具有卓越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出生或逝世的那一年。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通常與某個偉大人物或重大事件相關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人之年可以用于描述歷史上的重要年份,如某位偉大領袖的誕辰年,或者特定的年份對于某個國家或社會來說非常重要。此外,也可以用在個人生活中,形容某一年對自己來說具有特殊意義或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人之年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楚世家》中,記載了楚國的圣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他在公元前278年去世,當時的楚國人民為了紀念他,將他逝世的那一年稱為“圣人之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圣人”、“之”、“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年是我們國家的建國70周年,真是圣人之年啊!
2.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1949年是一個圣人之年,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3. 他出生的那一年被認為是圣人之年,因為那一年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圣人之年”與重要歷史事件聯系起來,或者與某位偉大人物的生辰年份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的重要年份和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圣人之年”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出生的那一年是圣人之年,因為那一年我們學校建立了一個新的圖書館。
2. 初中生:對于中國人民來說,1949年是一個圣人之年,因為那一年我們國家成立了。
3. 高中生:我希望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年是圣人之年,因為那將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4. 大學生:對于我們科研團隊來說,今年是圣人之年,因為我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認可。
5. 成年人:我希望我結婚的那一年是圣人之年,因為我認為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