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朔
基本解釋
指顯示吉兇的云氣和每月的朔日。《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挈壺宣夜,辯氣朔於 靈臺 。” 李善 注:“《周禮·夏官》曰:‘挈壺氏掌懸壺。’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體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 鄭氏 《毛詩箋》曰:‘天子有 靈臺 者,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左氏傳》曰:‘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云物。’”后亦以泛指節氣,歲時。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宣貴妃誄》:“移氣朔兮變羅紈,白露凝兮歲將闌。”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求星辰之行,步氣朔消長,謂之綴術。”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學校》:“學歷者能算氣朔,即補博士弟子。”
成語(Idiom):氣朔
發音(Pronunciation):qì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氣勢威嚴,態度堅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朔是由“氣”和“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氣”表示人的氣勢,意為氣勢雄偉;“朔”表示堅定、剛正,意為堅決的態度。氣朔合在一起,形容人的氣勢威嚴,態度堅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朔常用于形容人的氣勢威嚴,可以用來形容領導者、軍人等具有強大氣場的人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態度堅決,不容置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許子高》記載了一個與氣朔有關的故事。戰國時期,齊國有位將軍名叫許子高,他勇猛善戰,威風凜凜。有一次,許子高帶領軍隊出征,敵軍見到他的氣勢,紛紛投降。后來,人們就用“氣朔”來形容許子高那種威嚴的氣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身氣朔,讓人不敢小覷。
2. 領導的氣朔讓整個團隊都感到震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氣朔”與“氣勢威嚴”相聯想,同時也可以通過拆分成語的兩個字,分別記憶“氣”和“朔”的含義,再結合起來理解整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氣度不凡”、“氣吞山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的氣朔讓我們都安靜聽講。
2. 初中生:籃球場上,隊長的氣朔激勵著我們全力拼搏。
3. 高中生:領導在會議上展現出的氣朔讓我們對他充滿了信心。
4. 大學生:演講比賽上,選手們都展現出了自己的氣朔,競爭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