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附
基本解釋
(1).歸附。 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王用三驅失前禽》:“夫圣人在上,天下皆比附。其間有不服者,圣王豈有強之而必欲其比附者?”
(2).引申為相關聯。 清 王夫之 《詩鐸》:“不以詩解詩,而以學究之陋解詩,今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br>(3).依傍,并列。 清 顧炎武 《孝陵圖》詩:“下列石獸六,森然象鹵簿。自馬至獅子,兩兩相比附。”《晉書·索靖傳》:“枝條順氣,轉相比附?!?br>(1).謂比照條律、事例。《書·呂刑》“其刑上備,有并兩刑” 唐 孔穎達 疏:“須探測刑書之意,比附以斷其罪?!?宋 蘇轍 《三論舉臺官札子》:“后來朝廷所除諫官如 吳安詩 、 劉唐老 、 司馬康 三人,皆未曾實歷,遂再奏,乞比附施行?!薄独m資治通鑒·宋理宗淳祐十年》:“丁酉, 龍翔宮 奉安感生帝及從祀圣像,仍備祭器,比附 太一宮 禮例祈祝?!?湯一鶚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又與執數十條戶例、刑律以比附推敲者,何以異乎?”
(2).拿不能相比的東西來勉強相比。 唐 靈一 《林公》詩:“誰為竹林賢,風流相比附?!?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其稱引比附何嘗不託于六藝,夫孰知其誤人家國壹至此哉!”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但摭拾別解,比附古典,湊集而成章?!?朱自清 《中國語的特征在那里》:“兩種文化接觸之初,這種曲為比附的地方大概是免不了的?!?/p>
成語(Idiom):比附(bǐ fù)
發音(Pronunciation):bǐ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類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附是一個動詞,意為用類似的事物來比喻或者類比。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與另外一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附常常用于文學作品、演講、辯論等場合,用于增強表達的形象感和說服力。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來比較兩個事物的相似之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論語》中。其中有一段對話是孔子與弟子子路的對話??鬃訂栕勇罚骸叭隇檎淙室员雀饺苏撸稳??”意思是說如果你擔任官職,你會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仁德。這里的比附就是指用類似的事物來進行比較和衡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附是由“比”和“附”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比”表示比較、類比的意思,“附”表示依附、附加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可以通過比附的方式來解釋這個概念。
2. 他用一種生動的比附來描繪出了那個時代的景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比附與比較和類比聯系起來,通過將兩個字的發音連起來形成一個詞語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比附相關的成語,如比翼雙飛、比肩接踵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如比喻、類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用一種比附的方式來形容春天的景色,他說春天就像大地穿上了一件綠色的衣服。
2. 初中生:老師用比附的方法來解釋了數學中的難點,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學生們常常會使用比附來增強說服力,使觀眾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觀點。